快捷搜索:  

【接连更新】23条立法即将睁开,李家超:设中心及救援队列举办疏解

"【接连更新】23条立法即将睁开,李家超:设中心及救援队列举办疏解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"

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今日(1月25日)举行,特首李家超会和议员探讨两个议题,一是推动盛事经济(Economy),二是《基本法》第23条立法。

【持续更新】谢伟俊质疑“小红书治港”,李家超:反对挑拨矛盾,批用字迂腐危险

议员AI对23条立法影响 李家超:要做好数据安危 勿被科技(Technology)带着法律(Law)走

【11:18】选委会管浩鸣表示,相信很多市民会遵守及明白《基本法》23条立法的重要性,可惜过去有别有用心的人歪曲事实,目前(Currently)市民最关注是条文是否容易理解、容易有灰色地带、中英诠释可能存在差异等,关注当局如何用简单易明的方法宣传,令市民更安心。

【11:14】第一节完结,第二节开始。李家超指,大家不可以忘记2019年带来的伤害,必须把握时机,尽快完成23条立法。他指我国安危是经济(Economy)民生发展的最有力保障。

他想咨询的问题是,应如何处理23条立法、全国人大5.28决定、香港国安法与23条的关系等。将来国安风险千变万化,如何保证立法具前瞻性,应对难以预计的新手法。

【11:05】选委界江玉欢表示,近日阅读一本有关盛事与旅游(Travel)有关的书本,当中作者提到“盛事”不是最终目的,是发展旅游(Travel)的工具及手段,当局要作刻意的部署,关注香港办盛事的具体目的及部署是什么。

李家超认同盛事是工具,同时是手段,其本身亦带有目的,会为香港带来很多好处,且更会令旅客可以亲身来港,看到香港不是世界所抹黑的情况,强调搞盛事经济(Economy),对于整体社会(Society)带来经济(Economy)效益、知名度、吸引力等,每人都会获得红。

【11:01】纺织及制衣界议员陈祖恒表示,感谢特首接纳他和业界的建议,举办“香港时装设计周”,指香港推动世界时装、文艺、旅游(Travel)盛事,绝对是推动盛事经济(Economy)、带动香港经济(Economy)的杀手锏。他表示,如行政部门要吸引更多盛事来港,直言硬件、软件方面要有前瞻性和竞争性。他以场地为例,指日本(Japan)东京巨蛋和国立竞技场,可容纳共12万名观众,南韩首尔一个综合运动场就可容纳7万人。惟香港较接近世界水平的场地,只有在今年(This Year)第4季启用的启德足坛园主场馆。他又指亚洲多国会以地方自治体、公社等方式,协调好盛事的交通、餐饮等周边配套。

他向李家超查询,特区行政部门将来会否以中长线规划盛事经济(Economy),会否以更进取、更具前瞻的手法,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,补足香港在软件、硬件上的“短板”,包括如何在领先全球的世界级文体旅设施上多花功夫。

谢伟俊质疑“小红书治港” 李家超:反对挑拨矛盾 批用字迂腐危险

【10:58】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陈月明向李家超建议,希望(Hope)将盛事活动带入新界。李家超指,答案是肯定的。

【10:53】民建联郑泳舜询问行政部门会否加重本地盛世宣传,并制订KPI例如5至10%为游客,又建议每个国策局都举办高峰会、世界论坛等。

李家超回复指,行政部门非常支持推动不同盛世在香港举行,包括世界知名歌星一定会争取,他形容争取名人来港如同“打电话约人”,要对方有时间、来香港与整体部署配合,当中更会经过一些中介等等,强调行政部门是搭台推广角色,需要各界一起努力(Effort)。他又指“不是钱的问题”,而是要帮助便利组织者去安排活动,强调文体旅局应该更事半功倍地设立有体制性的机制,为活动组织者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,例如以旅发局作为一个切入点,形容“要好好讨论(Discuss)下”,让活动组织者感受到行政部门的热心与积极,相信对活动在港举办有积极作用。

他再次强调民间力量作用重要,认为可能会经过人际网站的关系导致争取名人来港成功(Success)。

【10:48】新民党陈家珮再次提到行政部门如能邀请世界巨星来港会更好,例如米国巨星Taylor Swift等,但批评当局的宣传力度不足,促邀请欧美可能世界各地的KOL来港。

【10:43】选委界谢伟俊提到,要投入盛事,民间整体气氛都很重要,但近期执法人员“日夜缤纷赠庆抄牌”,属高调高压执法行为。近期有人产生观感,行政部门施政亲无纳税的“小红书”较多,令市民心情崩紧难以投入盛事,关注当局会否检讨滥罚“抢钱”的高压执法,缓和“法家治港”,令市民可真正投入搞好香港经济(Economy)。

李家超回复时,承认经济(Economy)面对不同挑战时,特别是资产市场的影响,市民心情都受影响,而正确处理方法是更好提振社会(Society)的士气,不是用消极的方法,强调当局鼓励不同的经济(Economy)活动,“日、夜缤纷都好”都会有人聚集,会引起一些问题,但不可令香港变成习惯,不理会香港应有的守法意识,整体要拿捏平衡,如果一面偏,不是处理问题,反对挑拨矛盾的说法。

他又称,行政部门有责任去照顾每个阶层的需要,某些国策可能对部分人好处是百分之90,有部分人会少一些,不是因为对某些人的好处多少而挑拨矛盾,更不应挑拨地方矛盾,强调行政部门是欢迎不同地方的访客,如果挑拨地方矛盾是迂腐,不应将小矛盾说成大矛盾,又称刚才有些用词是危险,令他想起2019年“黑暴”时的用词,认为面对这些情况要即刻遏止,不应再助长。

【10:35】李家超指香港自去年通关以来,举办了很多世界盛事,包括足坛、文化(Culture)、世界会议等。一般而言每150万名旅客,就可带来0.1%经济(Economy)增长。有很多来港人士,都是该界别的KOL。他希望(Hope)知道,行政部门和社会(Society)各界,如何携手推动更多盛事在香港举行;如何将盛事加以增值。

【10:33】李家超开场发言指,互动交流答问会意见很有建设性,很多议员的意见都已纳入施政报告,可见交流会的价值。他指面对地缘政治紧张(Nervous),香港受外围经济(Economy)影响,要推行盛事经济(Economy),为香港带来人气、财气,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。

此外我国安危风险一直存在,23条立法“早一日,得一日”,立法后香港就可无后顾之忧,发展经济(Economy)。
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(News)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
李家超,谢伟俊,挑拨,矛盾,盛事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963) 踩(9) 阅读数(7911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