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 

李渊正在玄武门之变后自愿让位

"李渊正在玄武门之变后自愿让位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,逻辑清晰,让人看了很舒服。 "

玄武门事变时,李世民的人马是兵分几路的,一路对付李建成与李元吉,一路控制皇帝也是父亲李渊。

《资治通鉴 唐纪七 》:上方泛舟海池,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,敬德擐甲持矛,直至上所。上大惊,问曰:今日乱者谁邪?卿来此何为?对曰:秦王以太子、齐王作乱,举兵诛之,恐惊动陛下,遣臣宿卫。上谓裴寂等曰:“不图今日乃见此事,当如之何?”萧瑀、陈叔达曰:建成、元吉本不预义谋,又无功于天下,疾秦王功高望重,共为奸谋。今秦王已讨而诛之,秦王功盖宇宙,率土归心,陛下若处以元良,委之国务,无复事矣。上曰:善!此吾之夙心也。

玄武门事变时,李渊在太极宫水池中划船,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充当宿卫,尉迟敬德身穿戎装,手持兵器直接来到李渊面前。穿着甲衣,拿着兵器,这不就是造反吗?在皇帝面前是不能带兵器的,不能未经皇帝传唤直接面见皇帝,否则就是谋逆重罪。

李渊一看到这形势,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了,李渊的第一句话就说:今天(Today)谁在作乱?你为什么来这里?

尉迟敬德说: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作乱,秦王已经诛杀了他们(They),恐怕惊动陛下,因此派我来充当宿卫。

李渊对裴寂说:没想到今天(Today)竟见到这事,现在应该怎么办?

裴寂没有开口说话,旁边的萧瑀和陈叔达说道:

李建成和李元吉原本就没有参与反隋的谋划,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,他们(They)嫉妒秦王的功劳大、威望高,便一起策划邪恶的阴谋,现在秦王已经诛杀了他们(They),秦王的功绩布满天下,民心归向于他,如果陛下决定立他为太子,将我国政务交托于他,就不会发生事端。

李渊说:好,这也正是我平素的心愿啊。

就这么短短的几句对话,人情世故显示得淋漓尽致,李渊说的没有一句废话,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了解情史,第二句话是征求亲信裴寂的建议,可裴寂被吓傻了,不可乱说话,李渊说的第三句话就是顺从李世民的建议。

都到这个时候了,能不顺从吗?如果李渊不顺从,怎么办?

很简单,把李渊软禁起来,李世民会亲自跟李渊谈谈,会各种言语暗示,都是聪明人,话没说出口,基本上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,李渊此时毫无选择。

原本宫中是有禁卫军的,专门保护宫廷安危,但禁卫军全部被李世民收买,玄武门守将都被李世民买通,等于是李世民控制了宫中的禁军,这是他成功(Success)的关键。

李渊身边的萧瑀和陈叔达也被李世民渗透了,这两个人,一个出身南梁皇族,一个出身南陈皇族,都是唐朝宰相,身居高位,他俩说的最后一句话“委之国务,无复事矣”,这完全就是威胁嘛,把我国委托给他,就没事了,那不委托呢?那不就有事了。

李渊唯一真正的亲信裴寂话都不敢说,李渊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,禁军被策反了,身边的宰相被渗透了,兵权和政权都丢了,他这个开国皇帝此时就是个傀儡,能不顺着李世民吗?

李渊发现处境不对时,他这反转跟当年的刘邦有得一比,脱口而出就说立李世民为太子是平素的心愿,在此之前,李渊一直是支持是太子李建成的。

李渊希望(Hope)自己的儿子有斗争,但不希望(Hope)儿子之间发生流血冲突,但在玄武门事变后,李渊没有选择,3天后就立李世民为太子,2个月后就把皇帝之位让给李世民了。

李渊是个聪明人,没必要为了权力跟自己儿子斗,况且他也斗不过,还不如安享晚年,对所有人都好,李渊禅让帝位之位,还活了9年。


李渊,玄武门,李世民,秦王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94) 踩(21) 阅读数(3897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